前言——性格与灵性的“追梦团契”
大家好,我是叶应霖。从小我就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茫茫人海中,我究竟是谁?我与他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会思想?我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哪个故事值得我相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但内心的疑惑却越来越多:
为什么我的性格明显内向,似乎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他人没有兴趣;但同时,我又非常喜欢深思人与人之间那些表面看不见的互动逻辑?为什么我会如此矛盾?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我是否因为某些恐惧而推动我前进?
为什么我对某些事物充满热情,而对某些话题又毫无兴趣?为什么我有时这样,有时又那样?
我究竟是谁?我有什么惯性吗?今天的我为何会打倒昨天的我?我的人格有规律可循吗?我能相信什么?我能相信自己吗?有什么值得我相信吗?人生有什么目的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探索自我、人生和世界。我走进了MBTI、九型人格、NLP和叙事的世界。我还召集了一群人,一起探索如何运用这些观点,去解读人生中那些似真似幻的现象。
希望通过这个频道,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这个迷茫的世界中找到属于你的故事。
叶应霖
1. 引言
在写这份反思文章之前,我思前想后,处处寻问我的内心,满是苦恼和纠结,因为有很多感受和思绪,却久久不能组织和下笔,也生怕自己写得不好。说实话,是接受不到自己写得不好,这就是INFP和4w3的常态吧。性格是“我”的组成,有时候却成为了我们的牵绊,而MBTI和九型人格则给予我们一个新的眼界,来描述我们自己,更接近真正的自己——那潜意识的自己。在寻问的过程中,更新了对自己的认识,原来也更新了对上帝的认识。
2. INFP:探索内在情绪与灵性的世界
MBTI将人分成十六型人格,笔者是INFP,即内向、直觉、感性、认知型。内向型(Introvert)的人关注内心世界,比较重视深度,对于与人互动太多会有压力。直觉型(iNtuition)的人重视可能性,思维较跳跃,倾向于用理论来解释过去或未来。感性型(Feeling)的人以情感作决定,重视个人的价值、感受,比较能够设身处地代入他人的处境。而认知型(Perceiving)的人比较弹性、灵活,能够随机应变,会想尽量收集更多资讯后才作决定。
所以,作为一个INFP,内向的我不喜欢很多人的社交场合,因为我讨厌总是说些表面、玩乐的东西,我不想停留于肤浅的交流,我只想和人交流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我需要很多的空间,去消化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即使有时在人群中,我也会突然陷入我的情感世界。
刹那间,只要牵动了我的情绪,我就很容易陷进去。
我很执着于一些对我很重要的价值观,渴望在我内心中塑造一个理想的世界。我很怕被规矩所限制,因为我总是想跳出框框。
在MBTI的理论中,每一种人格都有四种心理功能,按着强弱所排序,INFP最强的核心主导功能是Fi、辅助功能是Ne、第三功能是S、劣势功能则是Te。由于Fi所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情感细腻、感情用事的人,敏锐于自己的情感,而且拥有强烈的同理心,也很重视关系,渴望认识别人的内心世界,也愿意与人同行。
我的辅助功能Ne让我常常想去发掘可能性、带来改变。别人常常跟我说,我可以想到他们想不到的东西;或者觉得我说的话能够启迪到他们,带给他们新的眼光或想法。
Fi让我常常追寻“意义”和“价值”,我渴望在各种事情中找到个中的意义。我觉得自己内心总是被灵性的东西所吸引,常常想要花时间去反思自己内心的情感。
当谈及和上帝的关系,我很喜欢写日记,写下自己一些随心的想法和感受。我常常透过写字,探索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什么带给我这些感受?
透过梳理自己的感受和思绪,然后我会读圣经,和天父对话,问祂在告诉我什么,问祂有什么想我去学习和成长。我也会透过意识省察,来回顾自己的一天,敏锐上帝的同在和恩典。对我来说,另外一种能经历上帝的方式就是去冒险,在新的方式和环境,从未知中认识自己的情感世界、认识上帝对我的心意。
Ne擅长在敬拜祈祷中加上想象力,特别是在默想加上象征、加上符号,这种辅助功能能帮助我以创新的方式进入神圣的领域。记得有一次,一位属灵导引导师鼓励我在退修之中寻找一份天父送给我的礼物。
天父送了我一朵黄色雏菊,天父提醒我,在祂手中,我是如此脆弱又漂亮,祂总是保护我、看我为宝贝,轻放着我。
自此之外,我每一次看到黄色雏菊,我都会想起这段和天父的经历,成为了我和天父之间的小秘密,也成为了我和天父关系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象征。
在信仰的历程中,我的弱势功能Te也一直影响着我。我重视与神关系的亲密感,渴望在安静中聆听和经历祂。可是,我却难以建立一套个人的神学体系,难以使用我的外倾思考。我或会因为一些情感原因而去涉猎一些思考领域,但阅謮大量沉闷的书籍,对我来说是困难的,我的逻辑也不够强,难以将这些资料整合,得出一个严谨的思考进路。
在读神学的过程中,我觉得也渐渐要面对自己的弱点,包括淹没在海量的书本、参考资料中,功课也要求我要有更仔细和周密的思考。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慢慢处理以往信仰中不够成熟的位置,好预备我未来能够更好地将真理教导人。
3. 四号的恐惧与成长
3.1 害怕平凡的自己
九型人格中,每个人格的核心罪性都与基督教的罪观相呼应。人的黑暗塑造成虚假的自我,而我们都需要救赎。唯有人真正面对我们的虚假,脱去那敬虔而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恩典中遇见基督。成长之途有很多的阻碍,包括我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等等,但“更根深蒂固的障碍,其实是来自内心:自相矛盾、自圆其说、自我挣扎、自己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1]
当笔者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的确,在成长中我都会害怕被拒绝、被遗弃、害怕达不到标准。这恐惧为我带来强烈的焦虑。四号的核心罪性是“嫉妒”,我们觉得世界对我们不公平,其他人都拥有着自己没有的东西。我的内心常常是这样想的:“我害怕如果我太平庸,别人发现后就会离开我。”
所以,四号有一种投射作用,因为四号害怕变得平凡、不起眼,这个“平庸”的想法就投射到他人身上。这种投射作用的结果是令四号会看不起其他人,同时亦抱怨他人不能理解自己优秀、特别的地方,常常落入孤芳自赏的心态。
害怕自己平庸,又觉得别人理解不到自己的美丽,四号总是非常矛盾。无论如何,“平庸”对我来说是大敌。我记得在大专时参加一个教会的营会,有一个弟兄说他常常“看不见”我,觉得我存在感很低。
我记得我真的很不忿,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让他“看见”我,要叫他大跌眼镜。
作为四号,要承认自己平庸是困难的。再加上我是4w3,比起一般的四号更重视成就,更重视其他人的眼光。然而,有一首流行曲《凡星》的歌词却给了我新的眼光:
“曾经想过活着到底为什么,平凡人那么多,多了我这么一个;然而是说再见没有勇气,或是我暗里却拼命相信:谁都可发光,只要找对地方;谁人都可发光,若我热情依然未降;成败与否看我是怎么看,从来没标准答案;不要活埋在世俗眼光,重拾自信让我做我的主角。”
在世上,或许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无一个人能幸免。但同时,每个人都是凡星,都有发光的地方,只要找到热情和呼召的所在,都能够为人带来祝福。最终所得到的,未必是世人所理解的“成功”,但却是天父所肯定的“成功”。
3.2 活在悲剧中的自己
作为四号,我总是有一种强烈的自怜感,常常幻想自己是悲剧的女主角。我相信幸福并不会降临到我的身上,我总是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可是,我却很少反思,我在汲汲追求的东西,其实不是最好的东西。因为我总是想要追求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灵魂急转弯》(Soul)剧照
记得我在看一出电影《灵魂急转弯》时,最深刻的是当中一个故事:“有一条小鱼游到一条大鱼旁边,问他:‘我在寻找海洋,你知道在哪里吗?’大鱼回答:‘海洋?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小鱼说:‘我现在是在水里,不是在海里。’”
我想,我就像那条小鱼汲汲营营地想得到美好,但却找错了方向。
当我不断地追求我幻想出来的完美的人、完美的理想,只叫我疲倦不已,因为我得到之后,又会发现当中的瑕疵,结果我又跑去追求别的,活在无尽的循环之中。唯有保持距离,那才会是完美的,但那个完美,却是虚假的。我总是有一个扭曲的想法:“我拥有的不够,而且我拥有的都是不珍贵、平庸的。”
然而,这却是一个彻底的错误,因为我所拥有的很多,而且是非常宝贵!正如雅各书1:17所写:“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这些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是属天的祝福,我早已活在美好的丰盛之中了。
四号的多愁善感也是我们的标志。我常常感受到自己、别人与世界的苦难。的确,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经历了有大有小的苦难,那是痛彻心扉的。而每一日,读上香港、世界的新闻,这也是一个彻头彻尾充满罪恶和伤痛的世界。
我常常强烈地感受到他者的伤感,而且怀抱着不放。
这是一个很大的恩赐,能够感觉别人的感受;但若用得不当,那却是会淹没我的海啸。当情绪来袭时,我就好像跌落海里,在负面世界之中不断沉下去,越来越深,不能自拔。
坦白说,我讨厌学习“感恩”、成为“喜乐”,我以前总是觉得那是虚假的快乐,那是离地、没有同理心的表现。的确,这令我不会妄顾现实的苦难。但后来,我体会基督邀请我认识何为真正的“喜乐”,喜乐是看见世界看不见的恩典,喜乐是基督的另一面,祂不是忧愁的,祂因着拯救到我们的生命而喜乐,祂因为爱我们而喜乐⋯⋯祂邀请我慢慢地学习在每日的生活中感恩,看见上帝每天的恩典和祝福。而且我发现,我需要一些属灵群体的支持。
当我陷入忘我的情绪世界之中,我需要有人将我拉出来。至少有两年时间,我都有和属灵姐妹同住的经历,包括现在神学院的住宿日子。
我很感恩,她们是我情绪的稳定剂,当她们发现我的异样时,就会走来慰问我,聆听我,安慰我,拉我走出那个深渊之中。她们告诉我,我不需要沉醉在我的负面世界中,因为在现实之中有她们与我同行,她们让我发现真实世界的美好,在群体之中体会无条件的爱。
4.MBTI与九型人格的补足与冲突(INFP与4w3)
INFP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们拥有着崇高的理想,所以我们的内心常常充满挣扎:到底应该要接受现况,还是要追求和坚持我们的理想?而INFP加上四号,我更是一个非常彻底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在基督教的群体之中。我的内心有一个理想的教会、有一个理想的牧者形象,当他们稍稍出错,或不如我所期望,我就会非常失望和愤怒,再加上本来反规矩、反建制的倾向,我总是对领袖不满,认为这些规矩是腐败的。
然而,在我慢慢发展我的第三心理功能开始,我开始平衡起来,开始接受前人的努力和付出,开始接受群体需要一些规则和框框,而这些框框有时也是好的。不过,我仍然要留意自己对自己或周围的人过高的期望。
最困扰的是,INFP本来因着理想主义,对自己已经有一定的期望,再加上4w3渴望成功的心,我常常给予自己很大压力,总是审视自己的缺失,然后催迫自己要快速成长。成为基督徒以后,我很少让自己停下来,我总是思考自己该如何进步,也难以接受自己陷入属灵低谷之中。这份压力叫我常常无法放松,又常常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却会令自己成长的事。的确这会让我持续不断地成长,但最后也可能过份急进,或者承受不住。
INFP的内向、内倾情感,再加上四号,令我的情绪更加丰富且复杂。而且,这令我常常沉醉于我的内在世界,不想投入于世界之中。然而,因为我是4w3,我比较重视世界的想法,渴望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所以我并不容许自己会脱节,时常会留意身边的人、或者社会世界的走向。这令我会选择更多与社会价值观的看齐。
所以,我通常不会显得很“孤僻”,这也帮助我投入于群体之中。不过,这也成为我内心的张力,当我躲起来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想别人会如何看我,觉得自己应该投入世界、投入群体,甚至引起羞耻感,挣扎不断。
5.总结
作为一个INFP和四号,仿佛就像一个女孩,偏不走平常的路,却要追逐那触不及的星空,引来满身伤痕。
人的本相或许就是这样,经历或多或少的苦难之后,最终却发现有一大部分的苦难是自己是亲手造成,全源于那些扭曲了的罪性。透过MBTI及九型人格这些工具,我用新的眼光去剖析自己,用不再一样的叙事来观看自己。重新看见自己,只是第一步,却是决定性的一步,接着是学习拥抱那些不光彩的内心,容让光照进来。从这些罪中,再一次听见神的呼唤,在那些执悟中降服于主。
[1] 霍玉莲着:《爱在点滴亲和间:九型人格亲密关系启示》(香港:突破出版社,2011),页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