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他们彼此谈论所发生的这一切事。正交谈议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可是他们的眼睛模糊了,没认出他。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一边走一边谈,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两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你是在耶路撒冷的旅客中,惟一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的人吗?”耶稣对他们说:“什么事呢?”
他们对他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大有能力。祭司长们和我们的官长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救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这些事发生到现在已经三天了。
还有,我们中间的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去了坟墓,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她们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发现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然后进入他的荣耀吗?”于是,他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作了解释。
他们走近所要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走,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天快黑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坐下来和他们用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他们。
他们的眼睛开了,这才认出他来。耶稣却从他们眼前消失了。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在我们里面岂不是火热的吗?”
于是他们立刻起身,回耶路撒冷去,看见十一个使徒和与他们正在一起的人聚集在一处,说:“主果然复活了,已经显现给西门看了。”于是,两个人把路上所遇到,和耶稣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圣经和合本修订版》路加福音24:13-35
耶稣钉十字架和复活的事正在耶路撒冷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人还在耶稣死亡的哀伤里,有人却惊喜宣称他们看见了复活的主,整个城市实际上还在耶稣被钉死的那个黯然神伤里,看起来好像一切恢复了平静,但背地里却是失望、难过和迷茫。
两个门徒离开幽暗的耶路撒冷,回到他们的家乡以马忤斯去。在路上,他们不自觉就谈起了那个萦绕耶路撒冷的话题,他们几乎能够把耶稣受害到祂复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毫无遗漏地复述出来,还对耶稣有清楚的神学表述。
只是他们的叙述总是保持客观,像新闻播报员一样,把知道的事复述一遍,尤其当他们说及耶稣复活的经过时,他们俨然在说着一件事不关己的新闻。
难怪耶稣指责他们“无知”,又信得迟钝,这无关乎他们没有知识,不知道救恩的事,他们似乎都知道,只是信得有距离。
看来,信得有距离,是他们未能与复活的基督联结的原因。难怪复活的主与他们同行了,他们竟然不知道。
其实他们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带着困惑和无知,他们或许回到以马忤斯以后,就逐渐淡忘了耶路撒冷发生的事,或许就让那个有距离的信心变得渐行渐远。
没有想到,耶稣在他们不知情下陪伴他们,与他们走一段远离耶路撒冷的路,这条路实际上是他们带着散场的心离开,就像电影里的主角都死了,大家带着失落离场一样,很快就会忘记这部电影,反正也不会有续集,主角都死了,再也没戏了。
人生有时就像一条离开耶路撒冷回到以马忤斯的路,特别当下局势的香港,感觉就像电影主角都死了,大家黯然散场,有者索性就离开,往更远的以马忤斯去。
我没有认为那些去以马忤斯的人就是信心失落者,其实大家都在同一个冲击下带着迷茫和失望散场,总之没有人开心。
大家都能从客观和主观上表述香港发生的事,有信仰者也能从神学角度来谈论香港局势中看到的积极或关乎应许的一面,或从教会处境去预备香港局势变迁带来的危机等,当然还有更多由于香港政治所带来的种种感受,愤怒也好、荒谬也好、慢慢地必然走向麻木和习以为常。
对于无法解释的荒谬,已成定局的现实,连主角都死了的失望,以及好像没有扭转的可能,从客观和主观看,都是毫无希望的未来,最简单的处理,就是回到以马忤斯吧,总比去面对荒谬、不能扭转的现实、没有希望的当下好。同样地,保持信心的距离,也比去面对信心带来的无能感好。
我们不知道在我们自己的以马忤斯路上,耶稣不动声色地陪伴着,直到抵达目的地了,这个路程门徒不知不觉在耶稣的同行下心里火热起来,后来他们眼睛顿时开了,就立马认出这位与他们同行那样久的人是主。他们的信心就像他们迅速回返耶路撒冷那样,一日千里。
诚然,我们都在以马忤斯的路上,哪怕我们信得有距离,或者逐渐麻木,但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祂悄悄与我们同行,不断向我们的灵魂传达信息,尽管我们认不出祂来,但,祂会在我们无知的时候引导我们回到祂的话语上,祂的话语将我们与祂的复活联结一起。
不是说我们就像门徒那样眼睛开了就兴高采烈地奔回耶路撒冷,然后就扭转局势,而是这份使我们与基督复活联结的信心,帮助我们带着复活的勇气和盼望回到耶路撒冷,回到那个让我们失望的所在——
那不是你身在香港或离开香港,不管你在哪里,我们都需要回到这个以为主角死了就失望离开的“耶路撒冷”,那样,我们才真正与信心有血有肉地衔接。
离开或者留下的人,都需要面对自己那个有距离的信心,不是以为地理位置就决定了我们信心的不同,实际上,我们都同样在以马忤斯路上,主在我们不知道下仍与我们同行的应许太重要了。
没有主的同行,恐怕我们的信心就真的走向麻木,也无法依靠知识和经验叫我们火热起来,哪怕我们天天听道,我们也还是照样无知。
-THE END-